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术讲座】《庄子》何解,任重道远——记李锐教授之“《庄子》内外杂篇的早晚问题”学术讲座

作者:人文记者团 日期:2017-09-25 00:00 点击数:

9月21日19时30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锐做客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为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庄子》内外杂篇的早晚问题”的学术讲座,并与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特聘教授詹海云先生、吕鹏志教授展开了别开生面的学术讨论,让在座师生受益匪浅。讲座由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哲学与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崔罡博士主持,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党委书记向仲敏及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

李锐教授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献研究,致力于《老子》及《庄子》等作品的解读,也善于利用古代出土文献进行学术研究。此次讲座,李锐教授带来一个学术界长久未解的难题——“《庄子》内外杂篇的早晚问题”,希望能与师生共同探讨、共享心得。

李锐教授首先表示,学术界至今对《庄子》内、外、杂篇出现的早晚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他提出三个问题:“内、外、杂篇的划分有无意义?若有,谁早谁晚?若无,学界又将如何探讨此问题呢?”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他开始列举国内外有关判断《庄子》内、外、杂篇出现的早晚顺序的主要学说。

他指出,外国学者葛瑞汉、罗浩及日本学界曾得出《庄子》于西汉前期完成的结论。然而,阜阳汉简残篇、张家书汉简等历史文献的相继出土证明了《庄子》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外国学者及日本学界的学说因此被推翻。国内著名学者唐钺曾表示“由两单字连用形成且只表一义的复合词一定出现在此两单字之后”,唐钺以《庄子》内篇中无“性命”、“情性”连用表一义而外篇及杂篇中有的现象,论证得出内篇早于外、杂篇出现的结论。著名学者刘笑敢则根据“道德”、“性命”、“精神”三词在外篇中的出现频率极高而内篇从未出现的现象,得出相同结论。然而,李锐教授再次点明,成书于《庄子》之前的历史文献郭店简及《唐虞之道》上已出现“性命”、“道德”、“情性”三词,由此“精神”一词成为了孤证。后证实《庄子》中复合词的意义仍等同于两词素,则复合词只表一义的结论被推翻。综上说明庄子生存的时代具备使用复合词的条件,但因某些原因未在《庄子》内篇中使用。因而,唐刘二人的词汇断代学说无法被证实。

李锐教授还提出了台湾学者王叔岷“内外杂篇为后人私意划分,应打破三者分类”的笼统研究学说,但对于此种学说也学术界仍留有诸多疑问。

最后,李锐教授表明,对于《庄子》的研究,他仍在求索之中:“在年代断定上还得一篇篇文章地仔细研究,也要加强对庄子学派及其他相关作品的研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面临着出土文献少、复原技术落后、专业教室及思辨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同时,他对《庄子》研究的未来怀揣希望:“如今的问题需要未来之辈的努力,希望二十年后及更远的未来在座的学子能为这方面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李锐教授如是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