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15:00—17:00,著名诗人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任洪渊教授在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犀浦校区X8215教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当代汉语诗学的词语、生命和空间”的讲座。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中文系教授段从学在讲座开始表示,任洪渊教授是中国当代最具有个人风格的一位诗人,充满个人魅力,这种个人化的诗歌风格在中国当代诗坛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听完讲座后会有所收获。
任教授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感悟,从三个方面展示了如何挣脱历史文化的禁锢,为古老的汉语言创造现代性的生命活力。首先,任教授提出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一样,是逻各斯前的语言,是没有逻辑束缚的语言。我们的汉语是生命第一经验和人体直观的语言,是名词运动的语言。并举例说明了汉语的名词运动,如:飙车、闪电等词;其次,任教授通过解读汉语古典诗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六》和西方现代诗叶芝的《当你老了》,来说明汉语的表现时态和时空结构,并强调汉语天生就是这样,天生就有财富,需要我们自己利用起来。古诗“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冷峭、冷肃的瞿塘峡口,叠映着“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曲江风情。这是早艾森斯坦影像蒙太奇一千多年的汉语词语蒙太奇。任教授并且认为叶芝的《当你老了》是叶芝英语抵达的极致;最后,任教授进一步提出了汉语生长的内部状态也即生长的内在机制——偏旁和部首。认为汉字偏旁部首结构的世界,是人的对象化的世界。并举例“山”、“氵”偏旁,认为一“山”应,便是千山万壑的回响,一滴“氵”涌动江海,也随所有击荡的文字消失在江海之中。
最后,任教授总结,汉语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然会与其他文化相遇。我们要注意历史上的这个现象,在我国历史上,魏晋时期与印度文化的相遇,是一次非常伟大的相遇,通过对佛教的吸收发展成中国特色的禅宗。但近一百年,汉语与另一种语言——拉丁语相遇,我们并没有把基督教变成汉语的什么,所以现在只有一种方式便是汇合,我们必须相互聆听、相互对话、相互发现、相互丰富这个世界,从而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