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下午,我院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沙龙在 X8310举行。本期沙龙由余夏云副教授主持,中文系11名研究生参与讨论。沙龙延续了首期——“晚清与‘五四’关系的问题研究”这一主题,以期进行更具体更深入的探讨。
首先,主讲人李诗瑶同学以“现代性是什么”开篇,指出现代性应当从社会的组织结构与思想文化两个方面去理解,并着重介绍了王德威学者“被压抑的现代性”观点中现代性的指陈方向。其后,丁红丹同学详细解读了王德威学者“被压抑的现代性”观点中“被压抑”一词,指出王德威学者强调晚清 “不只是一个‘过渡 ’到现代的时期,而是一个被压抑了的现代时期 。‘五四 ’其实是晚清以来对中国现代性追求的收煞 —— —极仓促而窄化的收煞 ,而非开端 ”。并浅谈了自己对王德威学者这一说法的看法:与其说晚清文学是被现代性是被“五四”所压抑,不如说是“五四”更能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西方新兴思想相继植入,新旧文明冲突碰撞,社会的现代性呈现多元趋势,适者生存。接着,杨洁同学从语言问题上质疑了有关“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
主讲同学发言完毕,其他同学围绕“晚清”与“五四”展开讨论,有同学提出对“五四霸权”一词的不理解,余夏云老师指出所谓霸权是指五四所灌输的诸如文学自觉性与打破传统叙事模式的倡导、鲁郭茅巴老曹在现代文学史地位的确认以及话语权等等理念至今都是被权威认可并普遍认同的这样一种状态。又有同学提出王德威学者的另一观点“没来五四何来晚清”应当如何理解,原因之一是否是王德威学者对传统线性思维的反对,余夏云老师对此提出一点建议,即要追溯每个观点从哪里哪篇文章哪本著书中被提出,需要注意的是每部作品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我们需要了解背景再谈观点。其他同学又有的提出晚清起点为何,有的提出文学循环的现代性与类型的现代性如何理解等等问题,大家针对这些问题纷纷发言。
本期沙龙在同学们三言两语的讨论中结束,最末,余夏云老师提出几点建议:1、读书前不要急着附和与下结论,尤忌没有看小说就得出结论,切记就书论书。2、王德威学者对文本的解读很细腻,理论运用的很好,但没有晚清历史语境的寄予,而另一位学者陈平原则是注重史的描写,因此建议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探讨晚清与“五四”。同时,余夏云老师还推荐了王德威《现代中国文学理念的多重缘起》、李欧梵《世纪末的华丽》等文章。大家颇感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