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15:30犀浦校区9208,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做客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谈谈汉语的音变构词”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周俊勋教授主持,汪启明教授与众多同学积极参与。
孙教授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什么是音变构词”,孙教授说音变构词其实就是利用语言中音素变化的来构造有意义的新词。音变构词目前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变声构词(其他音素不变,通过声母发生变化来构造新词)、变韵构词(声母和声调不变,通过韵母变化来构造新词)、变调构词(声母和韵母不变,通过声调的变化来构造新词)及复合式构词(有两项或多项音素发生变化来构造新词)。理论解释后,孙教授通过例举常见汉字的字音、字义关系对音变构词这一含义及分类做了更为详细的讲解,并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强调音变构词的论证一定要有史证和平行例证。如果对于同音字究竟属于词义引申还是文字假借判断不明,那么就要通过搜集大量材料进行研究,不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及推测妄下结论。
对于音变构词的研究意义,孙教授首先从语言研究本身指出了研究音变构词的重要价值,语言符号本质上是一种音义结合体,音义关系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基石,从事语言研究,首先需要定义不同的音义符号,而音变构词则非常鲜明地反映了音义变化的关系。随后,孙教授又以我们熟悉的诗句“一弦一柱思华年”中“思”字读音为例,“思”字如读平声,是不符合七律格律,其次意思也会理解为对往事的思念、怀念,而事实上此处应读为去声,表达的是对年华逝去的心痛、伤感,可见音变构词在古书理解方面的重要作用。
孙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音变构词的实质,对于音变构词属于构形法还是构词法,孙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娓娓道来,有一部分研究者根据“四声别义”的原则,认为音变构词是一种语法手段,主要是区别词性,判定音变构词是一种构形法。但在后来的研究中,孙教授发现汉语音变跟随意义发生变化,汉语词语和英语构形不同,英语构形法能够类推,而汉语“四声别义”不能类推。汉语词语的音变所构成的词具有新的新的意义,是不同的词。因此,孙教授指出,音变构词的实质是构词法。关于音变构词这一情况在什么时候出现,孙教授说到,上古汉语中已经有大量音变构词,可见音变构词出现时间很早。
讲座最后,孙教授与在场同学就一些疑点进行了讨论交流。孙教授再一次强调了学术研究中依靠材料做研究的重要性,孙教授对音变构词研究成果的分享让全场师生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