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课程是指由一些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合并或融合而成的新课程,也称交叉学科课程。”近年来,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综合化,我校积极展开课程改革系列项目,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在此过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其开设的《流行文化品鉴》课程形式新颖,反响积极,得到老师与同学们一致好评。特此,我们找到了跨学科课程《流行文化品鉴》的优化和提升研究项目组,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项目的特色及开展状况。该项目组由陈龙老师主持,主要成员包括张诗婷老师、董首一老师、胡红副教授及崔罡老师。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陈龙老师团队开设了“流行文化品鉴”这门旨在提升批评性思维能力的跨学科课程,课程从流行文化这一与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在日用行常各个方面的具体现象入手,试图从文学、传播和哲学等角度对其进行品读与鉴赏、品味与鉴析。
由于课程是以跨学科为性质、以品鉴流行文化为内容,都是比较新颖的方式,因此团队可借鉴的资源有限,所以团队成员需要在课程设计和授课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具体来说,他们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优化课程内容,实现从多学科到跨学科的提升;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提升;三是编写课程教材,实现从碎片化到体系化的提升。当问到选择“流行文化”为切口的契机时,陈老师谈到:“一方面流行文化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流行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偏好、语言表达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流行文化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流行’意味着它是受欢迎的、大多数人都感兴趣的。与单纯的知识梳理和理论介绍相比,从当下的流行文化入手,通过思想史资源和多学科的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更能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的主动性。”
一个项目能够在众多课程改革项目中脱颖而出,必定有它独具特色的地方,对此,陈老师认为主要的特色存在于三个方面,首先在课程理念方面,该课程和项目试图从流行文化入手,打破经典与流行的二元对立,通过经典理论来鉴赏流行文化,通过流行文化来展现经典理论的活力;在课程内容方面,他谈到:“我们的话题涉及《三体》与流行文学,网红与流量时代,德云社与综艺文化,漫威与电影文化等。我们从流行文化出发,但不拘泥于其表面,也不旨在对它们进行介绍,因为流行的就是大家熟知的,熟知的就不需要太多介绍。相反,我们试图从具体的流行文化出发展开相关的思考和争论,例如从德云社出发展开“雅”与“俗”的讨论,从漫威出发展开技术伦理的讨论,并且我们的讨论并不旨在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而是要展现思想的多维性和价值的多元性。”在教学方式方面,他们选择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讨论为主,以教师的引导和梳理为辅。并将情境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讲演示范法应用到课程的不同部分,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个项目,陈龙老师团队希望实现三个转变,包括从以理论为线索到以问题为线索,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从一元的评价维度到多元的评价体系,对此,他们通过探索找到了自己的一些措施方法。比如,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和对几个学生较为青睐的论坛的关注,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了调整,调整为“《三体》与流行文学”等内容,从而使课程内容都从某个当下广受欢迎的作品或者话题引入,从具体生动的题材开始,并通过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实现从以理论为线索到以问题为线索的转变;而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他们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将主客对立转变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将教学转变为教学相长,互相学习的过程,从而达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的目标;“从一元的评价维度到多元的评价体系,这部分内容涉及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的改变。流行文化品鉴这门课的目的在于扩展大家的人文视域,提升大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很难在一张试卷上得到体现。因此,我们将考核分布在讨论、报告、创作等各个环节,通过分数奖励来激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陈老师如是说道。
“课程改革就是一个尝试与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陈老师谈到,这个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像从理念上如何深化对跨学科的理解,在实践中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以及如何不断了解瞬息变化着的热点和焦点等等。而对于这些困难,一方面,陈龙老师团队成员内部会展开线上或线下的讨论,另一方面也会向外寻求指导与启发。“在这方面,学院和学校都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有教改讨论的qq群,也有定期的经验交流会,学校有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工作坊和教学论坛。在交流和沟通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益经验和先进理念。”
在对流行文化的表征和流行文化的追问两方面研究过程中,陈龙老师说,他最大的收获在于一方面,我们不应简单排斥或轻视流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成为流行的盲目追溯者和接受者。“无论面对流行还是经典,我们都要勇敢的使用本所具有的理性。”而经历长时间的研究探索,他们在课程设计方面已经能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雏形,这为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提供了基础。对于未来,他希望从某些大家熟悉的流行文化入手,通过交流与引导,让大家在快乐的探讨中,冲破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感受思想的张力,体会多学科、多视角的碰撞。他们还会继续深化对“跨学科”的理解,扩大团队人数,提升团队水平,加强与其他团队的学习与配合,同时为教材的编写做好准备。
最后,在谈及“此项课程改革会对学院乃至学校日后其他课程的开展产生哪些有益影响”时,陈龙老师谦逊地表示他们并没有想太多,只想要做到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不断完善,坚决贯彻其创新性课程设计思路——从大家熟悉的流行文化出发,展开经典与流行的对话。他也希望学校的其他团队能从中得到课程开发的启迪。